让宗庆后家族争夺的神秘信托, 它的意义和本质是什么?
- 2025-07-28 04:44:42
- 778
最近,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身后事闹的满城风雨,一会是突然出现的三个子女,一会又是争夺高达18亿美元的神秘信托。
当然,更让人惊讶的是宗馥莉竟然可以从一个归属不明确的信托账户转钱付货款。
我们对于信托还比较熟悉,像单仁牛商参与的青爱基金会为了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曾经也借助于信托这条路径去做理财。
当然,信托的功能远不止理财,像贾跃亭通过信托逃避了20亿美金的负债,默多克用信托让邓文迪离婚分文未得,包括很多商业巨子也通过信托把自己的财产在未来进行了规划。
在想象中,信托好像无所不能,完美充当了富豪的第二银行和风险管理的角色。
那么,信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02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信托的意义就是“信任与托付”。
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就有一个人在莎草纸上写下了自己的遗嘱,这是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遗嘱托孤”行为,被认为是最早的信托。
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法》从法律的角度上明确了信托遗赠的概念:
如果继承人无力或无权承受,就可以按信托遗赠制度,把财产委托和转移给第三者管理,再让继承人受益。
到了11世纪的英国,当时很多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会给教会捐赠土地,但是这么一来,皇帝不乐意了。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制度,教会的土地可以不上税。
所以,当时的皇帝亨利三世制定了《没收法》来限制这种行为。
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那时的人们发明了“尤斯”(use):
先把土地转让给另一个人,让这个人代替教会管理这片土地,土地的收益归教会所有。
实际上跟直接赠送没有区别,但从法理上绕开了法律的限制。
这种行为当然受到了封建君主的反对,但是经过百年斗争之后,资本主义掌权,尤斯才得到法院的承认,逐步发展完善为“信托”制度。
在中国,信托制度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建立,并且经历了六次整顿,才形成了现有的68家信托公司组成的行业格局,并且未来几乎不会再发放信托牌照,
所以,信托从运作方式上来看,跟基金、理财没什么区别,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但实际上,信托拥有着独特的法律地位。
一旦把任何财产投到了信托计划之中,这些财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就不属于个人的了。
信托公司拥有对信托财产的“管理权”,指定的受益人只有在满足事先约定的条件之后,才能享受到信托财产的“受益权”,但仍然没有“所有权”。
既然没有“所有权”,自然就会在一些特殊场景里发挥作用,比如在离婚的时候不用分割财产,在继承的时候不用交税,甚至破产的时候,债权人也不能拿信托计划里的钱来抵债。
其次,就是信托受到的限制很少。
像一般的基金和理财项目,不管是在筹资,还是在投资上都要受到层层监管,但信托可以说百无禁忌。
在筹资上,现金,股权、房产、保险,乃至未来可能偿付的保险金都能投资到信托里去。
在投资上,二级市场的股票债券、一级市场的IPO、增发,买房拿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全都能成为信托资产投资的对象。
堪称是什么都能收,什么都能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事业有成的富豪,热衷找信托公司去设置“家族信托”,一方面是规避风险,保护资产,另一方面就是实现资产的增值以及分配。
03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信托的品类可以分为主动管理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
什么是主动管理类信托?
它类似于“基金”产品,集合客户的资金,主动寻找投资机会,赚取收益。
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主动管理类信托基本只做两件事:
一,把钱借给政府投资平台,也就是所谓的“城投公司”,帮助城投筹钱干项目。
二,房地产。
为什么只做这两件事?
因为钱来的容易,来的快,利息还高。
这也导致很多信托公司除了挣房地产、基建这种好赚的钱,其他主动投资能力基本为零。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房地产也进入寒冬,很多主动管理的信托产品在市场上消失,甚至暴雷。
当然,占据信托管理规模更多,也是花样更多的是事务管理类信托。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家地方银行,按规则来说不能贷款给别的地方,但本地的项目又看不上,怎么办呢?
那就可以找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用信托作为投资主体,就可以避开监管限制,达成投资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通道业务”。
为什么基金、资管产品不行呢?
就是因为受到的监管多,资金流向都有严格的限制,但信托不存在这样的限制。
另一个例子就是家族信托,以及更上一层楼的双层信托。
其实,家族信托很简单,很多豪门的家族信托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家庭财富风险,把单个乃至多个继承人作为指定受益人,设置各种条件让继承人主动或者被动达到,才能领取收益。
这样既跳过了继承大战,也规避了后代一次性把家败个干净。
所以,宗馥莉能从18亿美元的信托账户中转钱,要么就是达成了某个我们不知道的条件,要么这压根就不是信托。
当然,更厉害的双层信托。
比如一些商业巨子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拥有多少资产,更不希望有一天,公司遇到了什么事,威胁到自己的私人财产和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的股权投资到信托计划之中,然后把受益人写成自己。
当然,这有个问题,在很多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信托财产的“管理人”不能是“受益人”,不能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但是,有需求就有供给,英属维尔京群岛这个熟悉的名字,大家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中都看到过。
它们不仅是税收洼地、避税天堂,还修改了法律,允许设立在当地的信托资产可以让受益人和管理人是同一个人。
这么一来,公司所有权变成了受益权,又不影响控制权。
即使公司万一破产了,债主也找不到自己。
万一自己要离婚了,也不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行,比如原来某个地产老板的离婚案就是如此。
而且,用公开手段查询公司股份的时候,只能查到信托计划,查不到实际受益人是谁,这样就满足大佬们低调的愿望,还能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04
当然,信托行业本身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好日子之后,这几年一直过得不咋地,因为过去赚钱太简单了,拿个牌照就能捡钱。
但随着市场和监管的变化,像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的数量和收益率都减少了,说白了,还是应对变化的能力不够,不能躺着赚钱之后就不适应了,
而事务管理类信托,特别是家族信托确实是很多富豪解决家庭财富的最好方案之一。
但借用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一笔恰到好处的遗产,是给子女们足够的钱去做任何事,又不多到他们什么都不用做,躺平的程度。”
当父母的肯定都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我希望你过得轻松,但是我希望你即使失去了现在的一切,也能拥有活下去的本领。
所以,信托的意义就是信任与托付,但这个行业本身的变化乃至真正的内涵,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四个字:居安思危。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上一篇: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
- 下一篇:克拉恋人幕后争议